警惕群聊诈骗
注意
请小心谨慎的对待每一个你搜索并加入的群聊。
通知群
有一些骗子建立所谓通知群,通过全群禁言与管理不断 PUA、红白脸的方式,让你去领取其他 App,如知乎、B 站、微信公众号等免费试听课程,之后引导你收费。
一大部分群的诈骗模式就是群内“老师”用非常严厉的口吻催你们领取课程、说你们不上进等 PUA 你,再有一个“贴心学姐”也是管理,会主动过来唱白脸,问你学弟学妹视频领了么?课程免费的,抓紧去啊老师都生气了之类的,把你引导到其他平台,并吸引你试听,再对应的平台直接以 xx 老师自称,再引导你付费。
由于群内老师一般只是会通过 PUA 的语气说你们不上进、让你们抓紧领取试听课程或者免费课程,而且实际你的听课地点并不在 QQ,也并不通过 QQ 付费,所以腾讯很难通过少量用户的投诉诈骗以及群内内容,判定此群违规,所以此群会活得很久。
实际的推广通常是让你加一个 X 老师的微信,让他劝导你购买。你会觉得他是你的辅导员或者老师,但是他会用话术不正面回答相关问题,所以通常情况下你会为了留个好印象之类的慷慨付款。
通常对应平台所让你购买的课程也只是一些高价低质的课程,相关客服会使用“xx老师”的名义与你进行沟通,在表面上是完全正规的。这些课程可能包含插画、绘画、PS、PR、AU、视频制作、广告推销、教师资格证培训、英语口语练习等。
在这种模式下,三个部分都很难通过举报进行封禁。
主要特征
这类通知群通常群头像、群名、群简介和管理群昵称均不体现学校。群主一般叫学校“教务处x处长”“x老师”之类的名称。
群内有很多人都是托 (给一两块钱让加进来充人数),剩下的人都是被骗子用小号从全国各地各个新生群拉来的受害者。
这类群通常全群禁言,避免有群友意识到此群是假的通知群在群内发消息引发他人警惕。
从众心理诈骗
人的从众心理是很强的,如果其他人都在做某一件事情,那么即使这件事情透露着诡异或者存在着不合理,你也会自己强迫自己相信这个事情的正确性和合理性。这种心理很容易被不发分子利用。
一些骗子可能会自称学长学姐引诱您加入微信或者 QQ 群,在这些通常是 30 - 50 人的群聊里,很有可能存在十个左右的“学长学姐”托和 10 - 20 个“新生”的托。
伪装成学长学姐的骗子会向您介绍某个或某些个付费的课程“非常棒”。同时群里会有其他“学长学姐”的托进行附和比如“这个课的确很好,我听课之后多高分通过”,“这个课虽然贵真的值得买”之类的。之后群内一些“新生”的托会打头说自己已经报名付费了感谢学长学姐之类的,在完全不主动劝你购买的情况下让你通过从众心理心甘情愿地付款。
如何避免
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:
你是否认识里面的群主和管理,他们可信么?
你是怎么加入进来的?如果是自己搜索的,它真的可靠么?
如果是别人邀请你加入,你认识那个人么?即使他是一个新生,他看起来靠谱么?他是否可能遭到了他人的诱骗而没有分辨出来?